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版图中,香港的稳定币与派币(Pi 币)处于截然不同的轨道,二者几乎没有直接联系。
香港的稳定币发展正步入正轨,其监管框架已逐步完善。2025 年 5 月 21 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 5 月 30 日在宪报刊登《稳定货币条例》,自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一举措使香港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香港的稳定币发行有着严格要求,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遵循储备资产隔离、赎回保障等核心规定,只有持牌机构发行的稳定币,才被允许向零售投资者销售。像渣打银行(香港)等机构参与稳定币沙盒测试,致力于发行锚定港元的稳定币,为香港金融系统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推动支付、供应链管理及资本市场活动等领域创新。
反观派币,它是由斯坦福大学团队于 2019 年创立的数字货币项目,以手机挖矿、低门槛参与为特色,通过邀请制和信任图谱构建社区信任网络。然而,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官方声明或证据表明香港政府或官方机构承认或认可派币。派币的合法性和接受度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明显,其在主流金融和支付机构中尚未获得广泛接纳。从技术层面看,香港稳定币基于严格监管下的区块链技术,强调与法定货币的锚定,以维持价值稳定;派币则更侧重于通过创新的共识机制,在移动设备上实现便捷挖矿,但其主网上线后面临着流动性与应用场景落地的挑战。
从市场认可度来说,香港稳定币凭借政府监管背书,正逐步获得金融机构和市场的认可,有望在跨境支付、金融交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派币虽拥有庞大用户基础,但在缺乏官方认可和广泛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其市场价值和稳定性备受质疑。香港稳定币和派币在监管地位、技术架构、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投资者在面对这两种加密货币时,需清晰认识其本质区别,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