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孙宇晨凭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斩获 20 分高考加分,从广东惠州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一赛事此前曾成就韩寒、郭敬明等文坛新星,而孙宇晨的获奖作品《一道论证题》以哲学思辨见长,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逻辑表达能力。进入北大后,他并未局限于文学课堂,而是活跃于校园辩论赛场,曾代表中文系出战 “北大之锋” 辩论赛,其犀利的论点与临场应变能力,成为日后商业谈判与舆论博弈的早期预演。
2010 年底,孙宇晨做出一个意外决定 —— 从中文系转入历史系,并申请提前一年毕业。据其自述,转系的考量之一是历史系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他对 “宏观规律” 的探索欲,另一层原因则是希望通过调整学习节奏,提前规划后续发展路径。在历史系的学习中,他展现出极强的应试能力与资料整合天赋,毕业时以全系第一的绩点收官,其研究方向聚焦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种对 “变革期规律” 的钻研,与他后来投身加密货币这一新兴领域形成奇妙呼应。
本科期间,孙宇晨已显露出商业嗅觉。他曾联合同学创办校园杂志《通识》,试图打破学科壁垒,内容涵盖历史、经济、科技等多元领域,虽因资金问题停刊,却锻炼了他的资源整合与团队管理能力。此外,他频繁参与校外交流活动,曾作为北大代表赴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接触到更前沿的金融理念,这为他后来选择赴美深造、涉足加密货币领域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