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u 转 U”(这里通常指泰达币 USDT 的转账操作)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潜藏着诸多复杂的法律风险,也可能引发警方的调查。
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等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 。若个人进行 u 转 U 的操作是为了开展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比如充当 “U 商”,在市场上低买高卖泰达币,从中赚取差价,这类行为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一旦被监管部门或警方发现,极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触犯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
即使并非从事虚拟货币兑换业务,普通投资者之间单纯的 u 转 U 行为也并非毫无风险。由于虚拟货币交易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资金转移工具。例如,电信诈骗分子在得手后,可能会将赃款迅速兑换成 USDT,通过多次 u 转 U 操作混淆资金流向,企图逃避警方追查。若普通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了来自此类违法犯罪资金流转环节中的 USDT,其银行账户可能会因涉及可疑交易而被冻结。公安机关在侦查相关案件时,会顺着资金流向追踪,一旦发现某个账户参与了与非法资金相关的 u 转 U 交易,便会对该账户展开调查,账户持有人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警方解释资金来源及交易背景,若无法自证清白,可能会被卷入刑事案件,面临法律责任追究。
另外,如果投资者在进行 u 转 U 操作时,明知对方资金来源非法,仍协助其完成转账,这种行为则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犯。比如,知晓对方资金是通过网络赌博获取,却依然帮忙将其转换为 USDT 并进行转账,那么该投资者将与上游犯罪人员一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